安防世界网_广东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协会

修复100年前的老北京影片,AI有多强?

2020.05.15来源: 编辑:

在 100 年前的北京,摄影机并不如今天那样常见。或许你能够在网上找到一些当时北京城的一些黑白影像资料,但彩色还是比较少见的。

近日,一段 AI 修复的视频,让我们体验了一把 100 年前的老北京。

AI修复百年前的京城影像

5月8日,博主@大谷Spitzer 在微博上传了一段视频,他用人工智能技术修复了100年前北京民国初年的影像。据@大谷Spitzer 透露,这段影像的源视频来自《人民日报》四年前发布的资料影片,由加拿大摄影师在 1920-1929 年间拍摄,从历史角度来看,该影像的生活场景为民国初年。但从影像内容来看,1920 年的北京紫禁城仍有清代朝廷的“味儿”,许多清代的文化风俗在当时依然被维持着。

这段珍贵的视频记录了百年前的北京城,但由于是黑白影像,分辨率不高,画面清晰度不佳。@大谷Spitzer使用 AI 人工智能技术相继完成上色、修复帧率、扩大分辨率三个环节,最终呈现出彩色画面。视频修复前后在色彩、清晰度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修复前灰蒙蒙,修复后色彩鲜艳。

修复前

修复后

对比画面

热闹集市

 

交通工具:人力车、马车、轿子

 

问候方式:“萝卜蹲”、作揖

@大谷Spitzer说道,整个项目只用了7天时间,大部分都是硬性的时间消耗,比如补帧需要一到两天,扩分辨率至少一天,上色也需要花费一天时间,再加上要做到4K60fps,渲染速度很慢。多方考量之下,他把人民日报14分钟的原片剪到了10分钟。

就像大谷在视频开头所说,他想用技术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主要是想借此让人们对历史有所反思。不少网友指出,视频中几乎看不到女性,这正是历史生动性的体现,既有光鲜也有不足,让大家意识到现在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同时,作为老北京人,大谷也想通过视频分享他的切身感受,让更多人看到一百年前的民俗,尤其是上了色帧数提高之后,“感觉确实不一样,也感慨这一百年的变化”。

原博视频链接指路:

https://weibo.com/tv/v/J0ZsQnP6a?fid=1034:4502352820895785

AI 助力老片修复,有多强?

@大谷Spitzer称,影片利用 AI 技术完成了上色、修复帧率、扩大分辨率的步骤,其技术管线参考自海外YouTube博主Denis Shiryaev 的影像修复教程。

或许国内少有人听过“Denis Shiryaev ”这个名字,但他是影史第一片《火车进站》影像修复的背后功臣。

《火车进站》拍摄于 1895 年,影片全长 50 秒。由于当时技术局限,原始影片的质量非常模糊,分辨率非常低,原始帧率大概在 16 帧到 24 帧之间。

不过,经 Denis Shiryaev 出手,通过神经网络的画面分辨率增强和插帧之后,该影片达到了 4K 高清分辨率,帧率提高到每秒 60 帧;也就是说,该影片能够更高清,更顺畅呈现给观众了。

尽管存在一些缺陷,如图像会出现跳跃或某些细节依旧模糊,但已经很棒了!为了使这一作品更加完整,Denis Shiryaev还为这部无声电影添加了声音。

这些图像是通过生成对抗网络(GANs)得来的。

科普一下,GANs是由两个相反的神经网络组成的。第一个网络基于训练对象的数据生成对象,而第二个的作用是确定对象的真实性。第一个网络通过不断尝试,直到它的作品完美到足以欺骗第二个网络。通过这种方式,才得以生成最有可能的图像。

Gigapixel AI软件使用一种专有的插值算法来分析图像,它可以使图像更清晰,甚至在放大了600%之后。

再来说说DAIN(深度感知视频帧插值),它可以将帧想象并插入现有视频剪辑的关键帧之间。换句话说,DAIN首先分析并映射视频片段,然后插入在现有图像之间生成填充图像。这与4K电视的运动平滑功能是同一个概念。为了在这段1896年的视频中达到同样的效果,Shiryaev添加了足够多的图像来将速度提高到60帧每秒。因此,DAIN自动生成,然后在最初记录的24张图像之外,每秒添加36张额外的图像。

 Denis Shiryaev 的 “火车”的视频修复版本看起来像是一部使用智能手机或GoPro拍摄的最新电影。与原始视频相比,效果非常惊人,尤其是在新版本中获得了流畅性。列车上的阳光反射和月台上的女士珠宝都被记录的很完整,也许是最显着的改进之一。

 Denis Shiryaev 也用神经网络对这一修复视频进行了着色:从一堆彩色照片开始,将它们转换为黑白,然后训练神经网络以重建彩色原稿。

同样通过 AI 对老旧电影实现 4K 修复重映的,还有去年献礼祖国的主旋律电影——《决胜时刻》、《开国大典》。

对于老旧电影,其修复的难度在于胶片上的灰尘、划痕、噪点、色彩偏差等。

在修复过程中,制作方最大化地利用 DRS 修复系统的功能,把自动化修复与人工修复结合。

通过 AI 算法解决了老胶片存在的收缩、卷曲问题。对于胶片的撕裂、划痕等,则由专业的修复师一帧一帧地进行修补。

一个小小思考题

借由 AI 技术修复的百年前的京城影像确实让我们看到了与现代社会截然不同的一面,在博主评论的下方,有许多网友纷纷感慨昨日风貌,感叹今日繁华。

在数万条调侃、感叹的评论之中,有个评论问题值得深思:

一百年后我们也会不会这样被后人感叹呢?

他们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又会如何看待今日的我们?

 

参考来源:大数据文摘、雷锋网、网易新闻 

图源:博主@大谷Spitzer、网络

上一篇:

全球智能安防市场规模2023年将达450亿美元

下一篇:

安徽首个“城市超脑”发布!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速

在线咨询{
下载
加入协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