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世界网_广东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协会

寻子14年,人脸识别技术帮他找回了被拐14年的儿子

2021.12.15来源: 广东安防协会编辑:媒体部

12月6日,电影《亲爱的》原型孙海洋寻子14年后,终于在深圳与儿子孙卓相认,一家迎来了团圆。电影里没有结局的故事,终于在戏外圆满了。而在帮助孙海洋成功找到孙卓的过程中,人脸识别技术功不可没。

14年寻亲路终迎来团圆结局

2019年,孙海洋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此前他已经接到深圳警方通知,称人脸识别技术对找到被拐儿童有很大帮助,他立即前往,并将孙卓小时候的照片录入系统。这个系统已经帮助几个家庭找回了孩子。当时,孙海洋对着镜头说:“他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能感觉得到。”

2021年10月,深圳警方在侦办一起被拐卖案中,发现山东聊城市阳谷县男子吴某某有作案嫌疑。与此同时,经人像比对,发现阳谷县一男孩与被拐的孙卓高度相似,后经DNA比对,该男子就是孙海洋走失的儿子孙卓。

孙卓走失那年是4岁,如今已是18岁,在这14年的漫长岁月里,蹒跚学步的孩子变为少年,身材体型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尤其是脸型。而如今的人脸识别技术,则已经可以做到跨年龄识别,帮助被拐孩子与亲生家庭团圆。

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是如何实现的?

首先,人脸识别技术实现包括六个环节:

人脸图像采集及检测—人脸图像预处理—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人脸数据推测—人脸图像特征提取—人脸匹配与识别。

其次,涉及到的技术有:大数据、人工智能。

在人脸图像特征提取的环节中,除了提取失踪人幼年时期和疑似失踪人近期的人脸数据,还需要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失踪人的童年五官特征进行分析,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五官的成长规律,再对推测之后的人脸数据进行提取,最后将推测之后的人脸数据与疑似失踪人近期的人脸数据进行识别和匹配。

人脸识别成打拐突破新方向

孙卓被拐的同年,公安部成立了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办公室。也是那年,公安部联合工信部发起“天网工程”,在全国各个城市的高危场所安装监控,采集各类信息。这意味着,随着日后AI技术日益成熟,在“人脸识别+大数据”的助力下,人贩子一旦被机器“记住”,就难以逃掉。

2015年前后,随着人脸识别技术发展,越来越多专家提出,可将人脸识别技术运用到打拐行动中,成为技术打拐的一个突破方向,作为DNA对比无法进行时的重要补充手段。2017年,关于打拐到底要不要应用人脸识别技术的讨论格外热闹。那年的全国两会上,不少科技届代表呼吁,建议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辅助公安部门寻找失踪儿童。一方面,人脸识别技术能提升图像侦查效率,尽早锁定失踪儿童和涉案人员;另一方面,能够实现海量人脸数据的跨年龄比对,帮助侦破儿童被拐案。

科技支撑,“团圆”行动效果显著

国新办9月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公安机关护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关情况。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刘忠义在发布会上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共破获拐卖儿童案件5135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3万名,解救一大批被拐卖儿童,拐卖儿童犯罪年发案数逐年下降,由2012年的5907起,下降至2020年的666起。备受群众关注的盗抢儿童案件年发案降至20起左右,破案率达95%以上,其中科学技术手段功不可没。

通过建成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团圆”系统,以失踪地为中心,通过移动应用软件向群众推送失踪儿童信息,实现快速查找。该系统2016年至今共发布4863条儿童失踪信息,找回儿童4792名,找回率98.5%。2009年建立完善全国打拐DNA系统,及时采集被拐儿童父母和疑似被拐人员DNA信息,持续组织开展技术比对会战,已成功找回历年来被拐儿童10764名。自公安机关开展“团圆”行动以来,截至11月30日,全国各地已成功找回8307名历年失踪被拐儿童。成功侦破拐卖儿童积案290余起,抓获拐卖儿童犯罪嫌疑人690余名,其中失踪被拐人员与亲人分离时间最长达74年。 

截至7月15日,广东省省已找回被拐、失踪儿童228名,侦破拐卖儿童积案10宗,抓获拐卖犯罪嫌疑人13名,帮助多个离散家庭实现团圆。

 

资料来源:智安物联网、深圳商报

整理:广东安防协会

上一篇:

广东廉江:探路县域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下一篇:

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

在线咨询{
下载
加入协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