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and information
2021.12.28来源: 新华网编辑:媒体部
提起智慧城市建设,广州可谓是较早一批探索与实践的城市。在国家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指引下,广州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发挥了核心引擎作用。
数字平台,构建智慧白云新引擎
近年来,白云区以“智慧白云”为抓手,坚持强化信息化基础设施,不断推动政务服务改革,全力建设智能高效的指挥调度、城市治理、政务服务三大平台,稳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而改革工作能够顺利进行,要归功于“1+1+N”智慧城市建设总体架构。通过借力华为的创新技术和系统的解决方案,广州白云区实现加速“换道超车”,向“城市智能体”方向迈进。
“1+1+N”是指“1个数字平台+1个智慧大脑+N个业务应用”,通过构建智慧城市的中枢大脑,真正将各行各业割裂的数据和应用有机地整合到一起,从而展现出数据汇聚和融合的价值,并展示协调指挥的作用。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城市数字平台,它将集成所有公共接口能力,统一标准,服务于智慧城市的所有应用。
数据加持,实现“一屏观白云”
作为广州面积最大的中心城区,白云辖区内业态繁复各异、数据孤岛林立,要想实现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及时高效响应群众的诉求,就要对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治理、交通建设、民生服务等方面产生的数据进行整合共享,实时监测城市脉搏跳动。
所以,搭建数字平台,只是白云区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白云携手华为,共建“能看、能用、能思考”的“智慧大脑”——一个真正可以服务于智慧城区的神经中枢。通过接入政务服务、公共安全、城市管理、住建交通、卫生教育、气象水务、市场监管等28个单位883类主题数据,白云区建立了精准鲜活的基础数据库,可以方便城市各级管理者进行管理决策和指挥调度。
该模块有两大特点,第一是“数据鲜活”,实现了空气质量、政务服务、实时事件等数据的实时自动更新。第二是“要素全面”,不仅有“产业经济”“政务服务”“生态环境”等专题,还通过统一的GIS地理信息系统,搭建了治水拆违、三资管理、医疗、教育等专业领域的“一张图”。通过“一屏观白云”,实现用数据驱动城市管理服务精细化、科学化、智能化。
以人为本,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截至2020年底,白云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已梳理了300多个在用的区级及以上各类系统,并逐步整合了33个高频使用的系统,打通部门间、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完成视频会商、数字平台等资源多级共享,实现“一站登陆、一门处置”。避免群众端重复填报信息,简化业务办理流程,把复杂的工作交给后台,让数据在系统里多跑路,群众才能少跑腿。
未来,白云区所有新建系统原则上都将集成到综合指挥调度平台上,实现大屏、PC和移动APP三端协同,并通过数据共享,实现基层党建、公共服务、监测预警、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等功能汇集的“一网统管”,协同提高线下城市治理水平,推动着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
智慧治理,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
广州白云区的治水工作可谓效果明显。由于白云区是广州主城区中面积最大的市辖区,新老水问题交织,治水难度较大。为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白云区在治水问题上下了大力气。
在华为助力下,白云区共部署93处水环境监测点、33个空气微站及综合业务管理模块,构成重点水域及全区大气的在线实时监测体系,实现“多源感知、智能分析、全局一体”的精细化、智能化生态环境质量管理,提高环境监管水平与应急能力。
“三元里街道兴隆肉菜市场5号门东三号铺有占道经营现象,请及时处理。”这是城市管理视频智能分析信息系统发出的指令,接着,三元里街道的城管局执法人员接到指令后立即出动。在白云区,像这样的智慧应用监管系统还有不少。
白云区人口多、结构复杂,增加了城市社区管理的难度。通过华为建设的数字平台AI能力,白云区实现了社区人员、车辆、房屋、治安等综合态势数据的全联网、全智能,有效推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迈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
此外,为了加强政府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白云区以华为全面感知、人工智能关键技术为支撑,接入全区89家危化重点企业的监测监控数据,通过监测预警、可视化一张图、视频智能分析等模块建设,重点实现对加油站相关企业风险全过程、全链条的态势感知,提升重大事故的科学预警防治能力、综合治理水平,以及突发应急指挥水平等。
通过上述一系列建设,广州白云区信息化发展水平得到大幅跃升,其信息化能力不仅赋能广州市数字化转型,还成功跻身国内前列,实现“智慧善政、信息惠民、数字兴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