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世界网_广东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协会

智慧社区、智慧房产、智慧园区……广州将完善数字底座,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2022.07.15来源: 广州日报编辑:媒体部

7月13日上午,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智慧城建专题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广州市基于城市信息模型的智慧城建“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的亮点。“十四五”期间将科学规划、全面布局广州CIM(城市信息模型)平台;以CIM平台促进建设项目审批服务制度改革;以CIM平台助推广州城市建设管理高质量发展;同时提高广州城市建设智能治理水平,践行可持续治理理念。

 图源南方+

CIM:构建数字孪生城市

城市信息模型简称CIM,是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技术为基础,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历史现状未来多维多尺度信息模型数据和城市感知数据,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综合体。

CIM是把现实物理城市在计算机上进行建模虚拟,形成数字孪生城市,物理城市的“一切”都可根据需要在孪生城市里进行数字化建模仿真。如通过CIM模拟城市发生降雨,可结合降雨强度和地形地貌,以及河道、管线道路上装的各种传感器实现对特定区域的不同淹没深度所影响的范围进行模拟分析,提供防涝预警和决策支持。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保森透露,按照智慧城建总体目标要求,《规划》制定了“十四五”时期基于CIM的智慧城建发展主要指标。主要指标包括CIM平台与市级智慧城市类平台的对接完成率、开发基于CIM的智慧城建行业应用场景个数、基于CIM的智慧项目管理应用、基于CIM的智慧社区园区建设、基于CIM的智慧基础设施建设应用、CIM及相关重点产业发展等六大类共22项细指标,明确了我市智慧城建“十四五”期间的具体发展要求。

王保森表示,广州CIM基础平台已在去年7月份正式对外发布,成为国内首个正式发布的CIM平台。目前平台已具备海量数据的高效渲染、三维模型与信息全集成、可视化分析、模拟仿真、物联设备接入、二次开发支撑等核心能力,能够很好地支撑上层应用的建设。基于CIM基础平台,构建了丰富多元的“CIM+”应用体系,最典型的就是“穗智管”城市运行管理中枢,为实现广州的“一网统管,全市统管”发挥了重要作用。

“穗智管”:完善数字底座

“对于城市治理而言,CIM这样共享共建的平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局长梁文谦介绍。截至目前,“穗智管”已对接35个市直部门、共115个业务系统,接入全市8.4万个物联感知终端设备,归集超72亿条城市运行数据,生成城市体征数据项3103个,构建“人、企、地、物、政”五张城市基础要素全景图,基本实现城市运行态势“一屏统观”、城市运行体征重点指标“一图统揽”,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指挥调度提供了智慧化支撑。可以说,“穗智管”这个平台的规划、建设、运营,都离不开CIM这样基础性、关键性的数字底座。

梁文谦还介绍,“十四五”时期是凸显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成效的重要阶段。要进一步做好“一网感知”,全面应用CIM、BIM等技术手段,持续完善数字孪生城市空间底座,把平台打造得更牢固;探索通过政企合作、购买服务、利旧建新等方式,加快“万物智联”的物联感知体系建设。

 产业带动:培育三大类产业链

围绕CIM平台建设,广州积极培育基于CIM的核心产业、关联产业和应用产业三大类产业链:

一是大力发展CIM核心产业,带动发展CIM关联产业。包括重点发展CIM核心软件产业、积极发展CIM基础数据产业及带动发展CIM硬件支撑产业和CIM关联产业等3项产业建设。

二是重点发展CIM+智能建造产业,推动CIM+智慧社区建设和改造产业包括大力推广CIM+智慧工地产业、持续推进BIM+装配式产业及积极培育CIM+老旧小区改造产业等3项产业建设。

三是加快发展CIM+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产业,促进CIM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融合。包括持续推进CIM+智慧管廊产业、积极发展CIM+智慧灯杆产业、引导推动CIM+智慧停车产业及积极推动CIM+智慧车联网产业等4项产业建设。

广州还将通过试点示范带动新城建产业发展,以广州设计之都二期及黄埔区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园为领建园区,拓展4个关联园区,打造广州市“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2+4”产业版图,为广州加快建设数字经济引领型城市、国际一流智慧城市、国际信息枢纽提供有力支撑。未来将持续不断在住建、交通、水务、城管、应急及公安等领域推动CIM基础平台的广泛应用。

广州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发展处二级调研员唐锡禧介绍,全市累计发放201台自动驾驶汽车测试牌照,发布开放测试道路202条,双向里程789公里,道路测试总里程超过590万公里。在基建方面,加快部署建设车路协同基础设施,在黄埔、南沙、番禺、海珠等区域建成140多个路侧设备(RSU),涵盖了园区、封闭测试区域、半封闭及公开道路、桥梁、环岛等多种使用场景,明年,区域范围和公共服务能力将进一步扩大。目前,市民在黄埔区部分路段已可感受到车内红绿灯倒计时等车联网服务。

未来,在车路协同建设上,广州确立了一带四区、区域互联”的总体格局。“一”是指“一个顶层设计”,全市各区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步调统一,牵头国家“双智”试点《自主代客泊车停车场建设规范》导则编制,建设统一的CA认证体系、市级统一数据平台以及车联网直连频段的统一使用规范、各平台之间统一的传输协议。“四区”是指建设黄埔、花都、琶洲、番禺四个城市级车联网示范区,到明年底,全市将部署建成车联网路侧设备(RSU)不少于400套,改造红绿灯等道路交通设施不少于100个,部署车联网路侧感知设备、计算设备不少于50套,前装或后装支持直连通信接口(PC5)通信和北斗高精度定位车载终端车辆不少于10000辆。“区域互联”是指区域之间、车企之间、平台之间、终端之间、型号之间形成互联互通,这体现出车路协同规模化示范应用的核心要义,在智慧道路覆盖率、智能终端渗透率逐步提升后,就是“统筹”之下的技术和管理的实现。

“下一步,广州将持续坚持车路协同、网联赋能战略定位,同步推进智路改造、智车升级、智网融合,加快‘智慧的路’与‘聪明的车’协同发展。”唐锡禧介绍。

上一篇:

六部门联合发文明确推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节能提效领域的研发应用

下一篇: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发布,推进智慧安防等数字技术场景

在线咨询{
下载
加入协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