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世界网_广东省公共安全技术防范协会

江门:升级迭代智慧网格服务平台和智能化装备,实现全域智慧治理

2022.08.30来源: 南方日报编辑:媒体部

社会治理事关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作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江门今年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市委书记工程”高标准推进,努力打造国家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标杆城市。全市上下一心、连续“出招”,创新“智慧+”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模式,打造智慧网格、智慧队伍、智慧平台、智慧装备、智慧应用、智慧城市,不断完善“平战结合”智慧网格管理体系,加强智慧网格员队伍建设,升级迭代智慧网格服务平台和智能化装备,拓展网格服务智慧应用场景,推动更高水平的智慧城市建设,最终实现江门全域智慧治理。

治理创新马不停蹄,工作成效也日渐凸显。自去年10月以来,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落户,“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在江门实现在全省率先上线运行,江门还被列为全省唯一的镇街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市,重复信访占比全省最低,接处警群众满意度连续两个季度在全省警务评议中排名第一。今年,江门三起本土疫情全部实现在1个潜伏期内扑灭,基层治理效能在实战中得到充分检验,受到高度肯定,展现了新时代“广东之治”的江门风采。

搭建全面覆盖、运作高效的智慧网格

“一个部门一套系统,每天都要重复录入数据,很浪费时间和人力。”这是不少基层干部的心声。

今年,江门召开了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专题部署基层治理工作,确定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施工表”和“路线图”。在此指引下,江门形成了“市委全会+全市推进会+领导小组”模式,成立由市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市委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围绕重点任务组建网格及平台建设、物业党建、镇街改革、基础保障等8个工作专班,成员单位包括近30个部门;推动全市7个县(市、区)、73个镇(街)全部成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形成市县镇村四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整合各级各部门涉及基层治理的资金、资源、资产,今年共投入28.84亿元,有力夯实了基层治理基础保障。   

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江门出台《江门市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综合网格工作实施方案》,在农村以行政村为单元,城镇社区以居民小组或住宅小区、若干楼院为单元,全面优化完善网格设置。创新建立园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将企业服务下沉至园区、延伸至企业。目前,全市工业园区共设置网格821个,基本实现对园区企业和重点配套项目的网格服务全覆盖。同时,推动网格服务触角向海洋延伸,组建海上网格。截至目前,全市已经重新划分设置了近3000个智慧网格并全覆盖建立党组织,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治理优势。重新调整网格划分后,江门把村(社区)内的党建和政法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整合成“一张网”,各职能部门不再另行单独划分网格,基层治理从“各自为战”走向“集成作战”。

壮大多元融合功能多样智慧队伍

人手不足,是基层治理普遍面临的处境。基层治理的骨干队伍从哪里来,来了要怎么用?这是基层治理必须回答的问题。

今年以来,江门陆续选聘了3900多名专职网格员、5万多名兼职网格员,建立起一支以专职为主、兼职为辅的网格员队伍。一批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加入智慧网格员队伍,党员占比34.5%,大专以上学历占比66.5%。在专职网格员职业体系下,14名表现突出的智慧网格员通过考核晋升,被优先推荐进入社区“两委”班子,真正实现了“干事有盼头、待遇有保障、晋升有渠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根据本地安全风险的规律特点,江门加大适用装备配备力度,为网格员队伍统一标识、服装,配备服务工具包、智慧网格信息服务仪等一体化智能装备,提高队伍社会识别度和职业认同感,同时加强各类技能培训,进一步丰富网格员服务功能,提升智慧网格员的战斗力。 

单靠网格员还不够,江门要求全市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组建起3573支党员先锋队、党员突击队,让6.5万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干部常态化参与基层治理网格化工作。专业志愿者、物业服务人员、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快递员、网约车司机、外卖送餐员等群体也被广泛动员,成为网格治理的重要补充力量,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

建设“一网融合、一网受理、一网通办”智能平台

“没想到政府工作人员直接来到了工地,帮我们解决了心头大事。”今年,新会区古井镇一工地发生劳资纠纷,智慧网格员了解情况后,立即通过“粤平安”系统上报到“信访超市”,随后“信访超市”智能化“发令”,马上组织相关职能部门、人民调解员、社工等力量,将服务“外送”到工地现场。

这一劳资纠纷的顺利化解,离不开智慧治理服务系统的支撑。智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但在基层治理实践中,智慧治理往往面临信息化、智能化手段不足,治理平台使用率低等困境,从而陷入“系统不好用—使用人数少—系统更不好用”的恶性循环。当基层遇到较复杂紧急的事件,“人海战术”仍是常用办法。

为破解这一困境,去年底,江门推动多个国家级社会治理创新平台落地建设。“两中心一基地”,即国家政法智能化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域社会治理孵化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中心、江门市市域社会智慧治理应用示范基地,成为江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科技支撑平台。

依托“两中心一基地”的原创性研发,江门正努力打造国家社会智慧治理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基地,系统推进智慧网格员单兵装备、智慧网格管理平台等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创新、转化应用、迭代升级,加快推动社会智慧治理技术成果在本地研发、转化和应用,在全国率先探索应急管理与城市发展融合新模式,为实现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提供坚实支撑。

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的支撑下,江门以“粤平安”社会治理云平台在全省试点为契机,加快建设“一网融合、一网受理、一网通办”智能平台,完善“信访超市+外送服务”工作体系,着力打通粤平安“群诉”系统、网格系统、12345热线平台、110报警服务台、行政执法“两平台”“平安通”等平台的数据阻隔和业务屏障,实现不同平台数据高效流转和不同类型求助、咨询、投诉、行政执法等事项高效处置。

此外,为更好服务企业,江门今年6月上线推广“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构建起企业诉求“117”即接即办快速响应体系(1小时接单回复,24小时提出解决方案,最迟7天内办结),目前共受理企业诉求23大类4000多宗,办结满意度99.15%,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治理同步提升。

上一篇:

电动车安全再受关注!安防行业如何助力全链条监管展开?

下一篇:

各地公安机关:科技助力提升校园安全风险感知、预警、处置水平

在线咨询{
下载
加入协会
回到顶部